红木家具之所以能从明清传承至今,除去实用性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承载了近千年的华夏文化。那么,红木家具到底蕴含了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呢?今天,941红木网老良谈谈自己的理解,红木家具所承载的五大文化。
一、东方哲学文化
中国人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红木家具作为中国特有的家具类型,把质地坚硬的红木,根据红木颜色、纹理、材性来设计与制作红木家具,设计了多种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再不借助任何金属钉子的情况下,制作出美观大方、坚固耐用的红木家具,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
中国人讲求“中庸”之道是不争的事实,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和谐、平衡是外国人不易理解的智慧和哲学。红木家具,厚重但不显沉闷,华美而不艳俗,名贵而不奢靡,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以圈椅为例,圈椅的造型是方与圆的结合,圆是和谐,象征完满;方是稳健,象征中正。坐过圈椅的朋友,都会感受到一种气场十足又不张扬,宽阔大气的感觉。
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深刻,对本质和外在形式都很重视。红木家具的设计一向考虑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制成的器型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比如罗汉床的三面围板让它可坐可卧,可倚可靠,又能在围板上作镶嵌、雕刻等装饰,是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再比如官帽椅的管脚枨做成“步步高升”的形式,既在结构上起到稳定加固的作用,让人坐下来时也可搭脚,又寓意仕途上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四出头的设计,也蕴含着出人头地的质朴愿望,这些都是形式与寓意的统一。
二、中国宗教文化
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红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也受道、佛二教思想影响。国人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更迭到垂足而坐与佛教登录中国关系密切,红木家具中的“罗汉床”“禅椅”“禅榻”名字直接与佛教相关;莲花纹、卍字纹等佛教纹饰也被广泛应用在红木家具的装饰雕刻上;佛教建筑中的“壸(kǔn)门”造型也被应用在红木家具的牙板上,红木家具的“束腰”样式来源于佛教的“须弥座”。
老子、庄子讲求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的道家文化,也在红木家具上有所体现。 明朝,嘉靖、万历等皇帝十分看重道教,使得明式红木家具的设计与制作中融入了大量的道家思想,从而才形成了简约、淡雅、不饰雕琢的独特艺术风格。比如红木家具中的八仙桌(方桌),明显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三、生活文化
红木家具起初服务于宫廷,明清家具体现了宫廷文化。红木家具上的龙纹、凤纹、蟠纹、螭纹、兽面纹、雷纹、蝉纹等,体现了等级的高低不同;明式红木家具所用黄花梨,清式红木家具所用小叶紫檀,当时都属于宫廷用木,不得僭越。
红木家具体现和文人生活文化,尤其是在明代,文人参与红木家具设计与制作,体现着浓郁的文人气质,见物即见人,中国文人肃静的内心世界和不事张扬的情怀都在红木家具是有很好的体现。
红木家具由宫廷走向民间,民间文化也对红木家具有所影响。红木家具的中的炕桌、条凳、圆角柜、架子床等,都是十分实用的红木家具;部分红木家具上雕刻的牡丹、灵芝、鹿、仙鹤、元宝等图案,体现了民间对衣食富足,健康长寿的质朴愿望。
四、传统建筑文化
红木家具和中式建筑是相伴而生,共同服务于国人。在红木家具结构上与传统建筑同宗同源;在装饰上,如中式建筑中的十字纹、化字纹、回形纹等,常应用在红木家具床榻的围子、柜格的亮格等部位上,营造通透灵动的艺术美感。
明清时期,高宅大院,山水园林的大量兴建,产生了红木家具的市场需求,中式建筑与红木家具发展相辅相成。明代建筑采光较差,采用浅色的黄花梨家具,而清代建筑采光变好,小叶紫檀家具和大红酸枝家具广泛流行,可见红木家具随着建筑文化变迁而更迭。
五、工匠文化
六、红木家具基本算是手工制品,虽说目前很多雕刻都采用机器雕刻,但是榫卯结构、精细雕刻、造型设计等都还需要匠人亲力亲为,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匠人精神和手艺的传承,才能使得红木家具流传至今,所以红木家具背后的工匠文化渊源很深。